化学与材料学院欢迎您!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代码07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在整个自然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认知物质世界的不断深入,化学研究已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高科技的强大支柱。
化学学科是我校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以教授和博士学历青年教师为主要学术骨干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高职称15人,博士20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西农业大“未来之星”7人。
化学学科一直紧密围绕江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和江西特色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开展工作,着力解决江西农业资源开发和化学品研发生产中涉及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及相关科学问题,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生物分析与农用传感技术、绿色农药合成、天然产物提取与加工利用、分离与功能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与催化等特色固定研究方向。
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和各级地方政府项目40余项,总经费6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等科研奖励13项,发明专利20余项。在化学相关领域,共发表SCI论文115篇,其中入选ESI top 1%高引论文 4篇,期刊高被引论文奖2篇,国外科技评论网站点评论文4篇。在国际上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1、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奋斗,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4、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5、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无机化学:结合江西省地方优势和特色,致力于金属萃取分离化学、功能配位化学、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和环境无机化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与我校的资源环境、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结合形成了特色优势。
2、有机化学:围绕绿色精油、有益菌、中草药、绿色保健品的提取与加工利用、有机绿色农药的创新、生物质燃料的转化等主要方向开展相关研究。
3、分析化学:围绕传感技术开发为主线,结合新型纳米材料和制备技术构建了系列生物/化学传感器,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和农用抗生素、农业环境中水和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研究。围绕光、电化学分析和色谱等技术手段,构建系列农产品中营养物质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4、物理化学:以功能高分子与催化材料在生物传感和农业友好环境方面的应用为背景,围绕导电高分子生物传感材料、废气废水催化处理材料及可降解高分子缓释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开展相关特色研究。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助教、助管,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助研工作。
3、硕士研究生的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激发硕士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4、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注意因材施教。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附表。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 课 学 期 |
考 核 方 式 |
备 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1 |
考试 |
9学分 |
自然辩证法 |
2 |
2 |
考试 |
|||
英语 |
6 |
1-2 |
考试 |
|||
基础课 和专业课 |
现代波谱学 |
2 |
1 |
考试 |
7学分 |
|
现代检测技术 |
2 |
1 |
考试 |
|||
计算化学 |
2 |
2 |
考试 |
|||
专业方向前沿介绍 |
1 |
1 |
考试 |
|||
非学位课 |
必修课 |
高等无机化学 |
2 |
1 |
考试 |
6学分 (分专业修满6学分) |
高等有机化学 |
2 |
1 |
考试 |
|||
高等分析化学 |
2 |
1 |
考试 |
|||
结构化学 |
2 |
1 |
考试 |
|||
催化化学 |
2 |
2 |
考试 |
|||
生物分析化学 |
2 |
2 |
考试 |
|||
功能材料化学 |
2 |
2 |
考试 |
|||
2.5 |
2 |
考试 |
||||
配位化学 |
2 |
2 |
考试 |
|||
现代电分析化学 |
2 |
2 |
考试 |
|||
萃取化学 |
2 |
2 |
考试 |
|||
天然产物分离分析化学 |
1.5 |
2 |
考试 |
|||
Seminar |
1 |
1 |
考核 |
开放式课程 |
||
听学术讲座 (至少听3次) |
1 |
1 |
考核 |
|||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
1 |
2 |
考查 |
|||
选修课 |
现代色谱分析 |
2 |
2 |
考查 |
6-8学分 (分专业选修6-8学分) |
|
环境分析化学 |
2 |
2 |
考查 |
|||
生物质资源化工 |
2 |
2 |
考查 |
|||
稀土及其材料化学 |
2 |
2 |
考查 |
|||
有机物分离提纯 |
2 |
2 |
考查 |
|||
胶体与界面化学 |
2 |
2 |
考查 |
|||
晶体化学 |
2 |
2 |
考查 |
|||
药物分子设计 |
2 |
2 |
考查 |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
2 |
2 |
考查 |
|||
自选课 实践性课程 |
教学实践 |
1 |
3-4 |
考查 |
1周 |
|
社会实践与科学考察 |
1 |
3-4 |
考查 |
3周 |
七、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名称要与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内容一致。英文译名应准确。
现代波谱学(Modern Spectroscopy)
课程简介:
现代波谱学技术是当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课程主要以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为主。主要介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谱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并通过大量各类谱图和综合谱图解析的介绍,使学生能掌握物质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1] 宁永成编著:《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2] 陈德恒著:《有机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3] R. K. Harris:《 Nuclear Magnetic Spectroscopy》,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1986年。
现代检测技术(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物理、化学成分参量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将分别从光学成像、扫描探针成像、电子显微成像等最新科学仪器成像技术出发,结合当前科学研究工作实践,分专题讲解各类最新科学仪器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各导师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讲解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思路、工作要点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张树霖主编:《近场光学显微镜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
[2] 白春礼主编:《扫描力显微术》,科学出版社,2000;
[3] 刘绪平主编:《电子显微镜与电子光学》,科学出版社,1991;
[4] Azzam R.等:《椭圆偏振测量术与椭偏光》,科学出版社,1996;
[5] 徐元植编著:《实用电子核磁共振波谱学》,科学出版社,2008;
[6] 陈耀祖,涂亚平主编:《有机质谱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
[7] 李树棠:《晶体X-射线衍射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1900。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
课程简介: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计算化学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例如总能量,偶极矩,四极矩,振动频率,反应活性等)并用以解释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计算化学这个名词有时也用来表示计算机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
[1] 张常群,鄢红,郭广生,吕志编著:《计算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聂长明.廖力夫主编:《计算化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专业方向前沿介绍(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Advanced Course)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化学一级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由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专业的导师介绍材料化学,锂离子电池,谱学方法,凝胶,分析检测方法以及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利于学生对不同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具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
[1] 由授课教师指定不同的参考资料, 以综述文献为主;
[2] 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中国化学科学丛书2011.6;
[3]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 2012.4。
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当前无机化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从现代理论的角度讨论某些无机化学的重要课题,重点介绍新型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成键和反应性,以及当今世界无机化学的研究前沿,如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分子化学等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基本理论、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方法、硼烷及碳硼烷衍生物、过渡金属簇合物和无机固体化学及生物无机化学等。
[1] 陈慧兰主编:《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出版;
[2] 项斯芬编著:《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 沈裴凤主编:《现代无机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关鲁雄主编:《高等无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28学分。主要内容分别从“静态”角度讲授共价键、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立体化学、和活性中间体。以“动态”角度讨论各类反应历程,周环反应,光化学反应等,以基本理论为引线,结合有机反应进行讨论,对一些重要的反应,从理论上进行重点阐述,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恽魁宏等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王积涛等主编:《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3] 梁世懿、成本诚编:《高等有机化学》结构反应合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 魏荣宝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高等分析化学(Advance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简介:
高等分析化学是化学类本科生在学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硕士生化学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旨在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中所未涉及而现阶段在分析测试领域较常用的分析新方法、新技术。讲授的内容主要有: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21世纪分析化学展望,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新型分析技术,痕量分析及分析质量控制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李建平. 高等分析化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2] 汪尔康, 21世纪的分析化学,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3] 汪尔康, 分析化学新进展,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4] 梁文平,庄乾坤主编,分析化学的明天,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课程简介:
结构化学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要两大核心内容——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化学学科的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化学本质的阶梯,在化学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使学生从更高水平上理解各种化学现象。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周公度、段连运主编. 结构化学基础(第4版). 北京大学出版,2008;
[2] 潘通皑、赵成大和郑政兴等主编. 物质结构(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徐光宪、王祥云主编. 物质结构(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0;
[4] 李宗和主编. 结构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 Pauling L, 卢嘉锡主编. 化学键本质(第3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催化化学(Catalytic Chemistry)
课程简介:
催化剂是化学研究中的永久主题,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过程中自身不被消耗掉的物质,催化是自然界和化学反应中有特殊作用。本课程主要内容:催化化学的基础理论,原子、分子理论,半导体催化电子理论,金属表面吸附,均相、多相酸碱催化,配位催化,杂多酸,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分子筛、有机金属、金属原子簇的催化作用,以及光化学、环境催化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韩维屏主编. 催化化学导论. 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2] 王桂茹主编.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 许越主编. 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工艺.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4] 陈诵英主编. 催化反应动力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功能材料化学(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课程简介:
在晶体学理论基础上,全面结合结晶化学内容,及时引入学科最新进展,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功能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包括晶体学基础、非整比化合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主要阐述材料结构的基本理论、材料的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内容。
[1] 李奇主编. 材料化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史鸿鑫主编. 功能材料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周馨我主编. 先进功能材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于洪全主编. 功能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 宿辉主编. 材料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李弘主编. 先进功能材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彭正和主编. 材料化学. 科学出版社,2013;
[8] 曾兆华主编. 材料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
课程简介: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的原子或离子与无机、有机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反应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它们的成键、结构、反应、分类和制备的学科。
系统介绍了配位化学的形成与发展,配合物中的化学健理论,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与生命过程相关的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与新材料以及未来的配位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及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由浅入深,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1] 孙为银 主编,配位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2] 罗勤慧等编,配位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年;
[3] 李晖 编著,配位化学(双语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萃取化学(Extraction Chemistry)
课程简介:
该课程分原理和应用两部分,全面介绍了物质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络合萃取的过程描述、溶剂萃取的相平衡、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等内容。
[1] 徐光宪等著,萃取化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王开毅编著,萃取化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覃成真,杨子超, 萃取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现代有机合成及实验技术(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选课程。课程主要讲授相转移催化反应、非传统溶剂中的有机合成、固相有机合成、溶剂有机合成、超声波化学合成、微波化学合成、多组分反应好和绿色化学等现代有机合成的新技术与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现代有机合成技术和合成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薛永强,张蓉主编,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 纪顺俊,史达清编,现代有机合成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
[3] Paul Wyatt Stuart Warren,有机合成:策略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09.
[4] Dale L. Boger,Modern Organic Synthesis,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SRI Press.
现代电分析化学(Moder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简介:
《现代电分析化学》是化学类本科生在学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硕士生化学专业理论必修课程。它是在概述电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并以大量的工作实例,主要阐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局限性。讲授的内容主要有:计时电流法、流体动力学方法、光谱电化学方法以、电化学阻抗技术和电极的处理以及电化学的数值模拟技术等现代电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英]保尔,蒙克 著,朱俊杰,罗鲲,潘宏程 译. 电分析化学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
[2] (美)巴德(Bard A.J.),(美)福克纳(Faulkner L.R.)著 邵元华 等 译, 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陈国华,王光信, 电化学方法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
生物分析化学(Bio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简介:
生物分析化学作为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在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分析、生物样品的制备、液相柱色谱技术、电泳技术、生物质谱分析法、微流控分析、免疫分析与印迹技术、生物传感与DNA阵列、核酸扩增和序列分析、蛋白质、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蛋白质组分析、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分析化学等方面开展前沿介绍。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鞠熀先,《生物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
[2] Xueji Zhang, Huangxian Ju, Joseph Wa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Biosensors and thei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 Elsevier, 2007, 1st Ed.
天然产物分离分析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课程简介:
介绍天然产物分离与化学结构研究(波谱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扼要叙述各类主要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应用及其结构的近代研究方法及某些全合成与生物合成途径。内容包括植物与中草药的各类化学成分;海洋生物、昆虫激素和信息素,常见的天然产物成分分离方法与结构测定;立体化学,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及主要生物活性,并举例解析。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王锋鹏,现代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9;
[2] 李炳奇,马彦梅主编,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梁鑫淼, 王超然 , 郭秀洁 , 郭志谋 , 刘艳芳 编,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5。
八、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课程结束后,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
九、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2、社会调查与科学考察:社会调查与科学考察是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有效途径,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按时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活动,按照选题设计方案,及时开展研究工作,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撰写并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